□ 許金泉
民工學校,也稱職工學校、職工夜校、農民工業余學校等,早期的雛形是少數具有管理頭腦的項目經理為提高民工的勞動技能、改進工程質量而辦的培訓班。經過幾年的實踐和發展,民工學校的創建工作,已經向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邁進了一大步,特別是建設部等5個部門發出了《關于開展建筑工地農民工業余學校創建工作的通知》(建人[2007]82號)以后,更是把民工學校的建設工作推到了新的高度。浙江杭州,山東青島的民工學校是辦得比較成功的,效果也是比較好的。其中值得推廣的經驗有以下幾點:
一是組織機構完善,職責明確,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民工學校的管理工作;二是建立長效機制,有激勵和獎懲措施,確保民工學校有效運轉,保障民工學校的順利發展與不斷深入;三是堅持合力辦學,社會熱心參與共建,著力培育濃厚的教育培訓氛圍,促進文明和諧社會風尚;四是規范教學內容,著力提升建筑農民工綜合素質;五是企業負責具體實施,突出教學創新,進一步豐富教育培訓方式。
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是提高農民工自身綜合素質,受到了農民工的歡迎。民工學校針對農民工工作生活的迫切需要,缺什么補什么,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培訓,開通了農民工有效提高技術素質和思想品質的途徑,為農民工們學習知識、提高技能、更好地適應城市生活環境提供了便利,使農民工們有條件不交學費能學新知識,不出工地就知天下事,共同勞動、共同生活、共同學習三方面相互促進,進一步加速了他們從農民向現代產業工人轉變的歷史過程,滿足了農民工群體的需要。民工學校的舉辦,不僅使廣大建筑農民工的文化素養、文明程度、勞動技能、維權意識和法制觀念等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而且也使他們切實感受到了政府對他們的關注和關愛,促使其由農民向文明市民方向轉變。通過開辦民工學校,建筑農民工的總體素質明顯提高,懂法、守法的意識明顯增強,黃、賭、毒等違法事件不斷下降,酗酒鬧事、打架斗毆現象明顯減少。
二是促進企業規范化管理,得到了企業的支持。通過農民工學校的培訓,農民工依法維權的意識增強了,簽訂勞動合同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了,與企業形成了更加穩定的勞動關系,農民工難管理的狀況得到了切實改善。通過安全生產和工程質量的培訓,農民工掌握了安全操作的基本要領和勞動衛生知識,安全生產防護意識、防護能力及職業技能不斷提高,遵守勞動紀律、按照操作規程作業的自覺性不斷增強,建筑安全生產事故逐年下降。
三是提升了和諧社會氛圍創建力度,獲得了社會的肯定。勞動關系的和諧是一個企業和諧的根本保證,而一個企業的穩定更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之一。農民工學校的舉辦,為勞資關系的和諧穩定創造了條件,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基本消除,勞資之間的關系正在逐漸從以往的緊張、難以調和轉變為平等和對話。通過參加農民工學校按照工種設班的學習,農民工之間也改變了“老鄉找老鄉”的習慣,促進了跨地域間的人際交往;城市(區)領導和企業管理人員也經常到工地現場為農民工授課,增進了相互溝通和理解,人際關系和勞動關系都得以更加和諧。農民工學校使農民工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到學知識、學技能、講文明上,降低了工地與社區之間出現不和諧因素的可能性。
四是教育培訓方式更加完善。建筑工地開辦民工學校,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利用業余時間,采取當面授課、播放VCD教育片等形式,有效解決了工學矛盾問題,既減輕了企業在教育培訓方面的經濟負擔,也為建筑農民工學習知識提供了方便。
五是教育培訓內容更加豐富。職工夜校開設了權益維護、職業道德、文明施工、質量安全生產、交通法規、計劃生育、衛生防疫、社會治安、現場救護、消防知識等內容豐富的課程,使廣大建筑農民工得到了法律法規、道德觀念、勞動技能、安全生產等綜合性的培訓教育,增強了教育培訓的系統性、規范性。
六是工人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在辦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參加學習的工人有非常強的求知欲望。如播放《安全就是生命》等VCD教育片后,立即產生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工人紛紛要求重復放映。有位工人在聽完交通規則的授課后,很驚訝地說:沒想到連走路都有這么多規矩,看來真要好好學習。
那么在總結和借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還可以做些什么呢?根據我自己個人的工作經驗,我覺得建筑工地民工學校的創建工作,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改進和提高。
一、政府方面。要制定更有利于民工學校創建的方針、政策,必要的可以形成法律,這樣創建工作會進入法制化軌道,效果會更好;要完善監管制度,嚴格考核和獎懲,民工學校的創建要成為一種常態,而不是一種短期行為;要建立和完善師資庫,特別是縣級市,必須建立,這樣可以便于就近教學;為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和民工學校牽線搭橋,服務民工,為民工的職工技能鑒定提供方便;可以委托相關協會舉辦民工速成班(因為目前企業舉辦民工學校,很多有流于形式之嫌,效果如何,值得商榷),培訓合格的發給相應的技能證書,可以全國通用;做好協調工作,教材的編制工作,案例VCD的制作,各民工學校發放的學員合格證的通用等問題,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二、企業方面。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成立職能機構,落實培訓經費,制定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針對農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的實際情況,統一教學大綱,設立必修課、選修課,涵蓋權益維護、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工程質量、文明施工、安全生產、交通法規、計劃生育、衛生防疫、社會治安、現場救護、消防知識等內容,增強教育培訓的系統性、規范性,盡可能地采用音像資料,做到直觀、通俗易懂,讓民工有興趣,容易接受。如果政府或相關協會舉辦民工培訓班,則可委托培訓,效果會更好。
三、社會方面。要配合政府,大力營造“關愛民工、尊重民工”的氛圍,民工進城打工不容易,干的基本上都是累活、臟活,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愛護。在政府的引導下,成立志愿者組織,為民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民工積極融入城市生活,向文明市民方向轉變。
四、民工自身方面。作為弱勢群體,更加要自信、自尊、自愛、自強,要充分利用民工學校的學習機會,抽出時間,學習文化知識,學習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自己增加收入,改變生活現狀;要積極融入城市生活,做一個有文化、懂法、守法、守紀律的文明市民,為創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民工學校的創建工作,任重而道遠,它應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工總體素質的提高,對整個社會將產生重大的影響,有助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對創建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工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