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欽浩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二個和尚扛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個故事在孩時就聽父母和長輩們說,求學期間也時常聽到老師講,工作后,常聽到同事來形容社會上某種現象和某件事,雖然聽慣了,卻沒有很好地去領會。
現在關于三個和尚挑水的故事有了一種新的說法:第一個和尚去挑水;第二個和尚設法激勵第一個和尚努力挑水,水挑得多,能吃上好飯好菜,挑得少就吃稀飯;第三個和尚去尋找水源,采用打井或引水入廟內。這種說法把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含義作了鮮明地深入淺出地闡述,它深深烙入了我的腦海。是的,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我早已聽了無數遍,但真正對創新的深刻理解還是這小小三個和尚挑水的新說,它不僅讓我真正理解創新的內涵和深遠意義,也激起我對三個和尚挑水故事傳說的濃厚興趣,啟迪我對它進行深入的思考。我認為三個和尚挑水的新說闡明了三方面含義:一、體現了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分配原則。二、蘊含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新思想,不滿足于落后的生產方式。三、通過激勵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創新就是財富,創新就是生產力。作為施工企業是否能從中得到有益的思索呢?是否能以此來提高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創新呢?我認為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目前,我們施工企業面臨的是僧多粥少的建筑市場,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盈利空間很少,加上工程拖欠款的拖累,已到了微利甚至是無利可圖的狀態。我們施工企業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通過觀念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提高生產力,使施工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有較大地提高,從而提升企業的盈利水平。
現在,三個和尚挑水的故事有了好多版本,各有所長。有人說老版本過時了,我卻認為沒有過時,老版本雖無新說豐富的內涵、活力及創新精神,但卻有其內在的特定意義,民間流傳的東西總會有一定的價值,我們不應以拋棄的態度對待它,而應充分挖掘其內在價值。我們不妨去探究一下,老版本主要是告誡我們一人完全能做好的事情安排三個人或多個人去做反而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同樣是一個部門能勝任工作安排多個部門去管理可能會管得更糟。現社會上尚存在著多個部門共同管理的事反而互相推卸責任、放任不良現象自流的事,我們施工企業管理過程中或多或少也會存在這一類的現象。我們應從老版本的警示中,了解到人一旦缺失激勵的機制,惰性就會滋長,就會出現人浮于事的現象。其實在企業管理中,多頭管理某一方面或某一件事,沒有明確職能和激勵辦法同樣會使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古人把這一些道理用故事傳說的方式來告誡后人,通俗易懂,寓意深長,這就是古人的智慧。難道那老版本的作用和意義不值得我們借鑒嗎?
我國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之一,歷史上傳承的東西總會對我們有益,讓我們以務實的態度,扎實的作風,總結我們在管理過程中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以史為鑒,以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作為新的動力,來提升施工企業綜合管理水平,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