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晚,由東陽市婺劇促進會戲迷分會主辦、廣宏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贊助的第二屆“廣宏杯”婺劇戲迷比賽在橫店古民居大觀園劇場舉行。
東陽市文化館張館長在致詞中說,東陽市婺劇促進會戲迷分會成立一年來,在廣宏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弘揚、傳播婺劇傳統戲曲上做出諸多努力,在城市到鄉鎮、從鎮區所在地到較遠的村寨,巡回演出13場,獲得各地群眾特別是戲迷們的熱烈歡迎。
公司顧問葛志成在致詞中說,廣宏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何飛龍董事長、劉國強總經理率全體廣宏人不畏艱難,奮勇拚搏,不斷創新,在主營業務、貢獻地方稅收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榮膺東陽市政府“特別貢獻獎”。不忘初心,支持弘揚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廣宏人的職責所在,我們一直在路上。
婺劇戲迷分會會長張江蘭說,自第二屆“廣宏杯”比賽預報公布后,報名參加者眾,確定比賽日期后許多選手因工作原因不得不放棄比賽,即使這樣,最終參賽選手也比首屆多出近半。選手中既有70歲的老者,也有僅上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娃,既有來自生活在北京等地的大城市,也有來自八達山區,既有身價不菲的老板,也有一直生活在鄉村的村民。大家皆因喜愛婺劇而相識、相知、相聚。
首先表演的是《花頭臺》。11位戲迷身著盛裝,鑼、鼓、笛、二胡、嗩吶、琴等各式樂器輪番演奏,嫻熟的技藝配合默契,時而悠揚、時而奔放、時而咆哮,引得眾人陣陣掌聲。
接著,32位選手按照抽簽順序依次登臺上場表演。他們的精彩表演和優美唱腔不時博得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張香香,湖溪鎮湖溪村人,湖溪群星文藝表演隊的臺柱子。唱歌、跳舞、小品樣樣拿手,尤其酷愛婺劇演唱。她音色清脆柔美,平時虛心求教、刻苦練唱,并得到東陽婺劇團張東老師的指點。也時常參加婺迷分會舉辦的婺劇演唱會和巡迴演出,其俊美的扮相、委婉流暢的唱腔獲得觀眾的熱烈掌聲。
郭園光,年逾70,湖溪鎮郭宅二村人。從小酷愛唱歌,十七歲就參加農村文藝宣傳隊,扮演《紅燈記》中的李奶奶。《紅燈記》是那個時代的樣榜戲,她所在的農村文藝宣傳隊在當時湖溪區小有名氣,其本人也因扮演李奶奶一角而被人叫做“奶奶”。幾個子女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工作,故也常在這三個城市住,也時常參加社區的文藝節目。年前得悉要舉辦第二屆“廣宏杯”婺迷比賽,特意重新學習婺劇,雖時間不長,但因有較深的戲曲功底,一身補丁衣著打扮,邁著李奶奶的步伐,一亮喉就獲得觀眾的認可。
曹光威,35歲。受母親的影響從小喜愛婺劇,是年輕婺迷中的翹楚者,他咬字清晰、唱腔優美,動作干練。本晚參賽,母親、妻子、女兒全來現場加油鼓勁。
馬宅小學來了兩位參賽選手,顧書瑋12歲,小學五年級,申屠逸軒10歲,小學三年級,她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校學習婺劇,每周兩節課。兩人雖年少,但毫不膽胠,演唱的《樊梨花守寒江統領三軍》、《見多少王孫公子把駿馬乘》有板有眼,動作柔和,一招一式頗有專業韻味。
各路選手一一拿出看家本領,盡展風采。
因戲迷們的強烈要求,國家二級演員、東陽劇院的陳尚清、劉領紅老師,分別上臺獻唱了節目。
臺上的選手老少參與,臺下的觀眾也是有老有少。不乏一家三口、三代同時來看戲的觀眾。在看戲的同時,還動作頻頻,不時拍個照、錄個像,借助網絡即時傳播到朋友圈。
本次比賽因放在橫店舉行,還引來了一位橫店影視城的星探。他說,我雖是外地人,也聽不大熟悉婺劇,但作為一名影視人,了解當地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戲曲,是職責所在。
經過3個多小時的激烈比賽,經專家評委和觀眾評委認真的評比,曹光威、張香香、錢益良、呂紅蘭、陳愛菊等五位選手獲得金獎。
胡秀光、盧旭麗、陳寶蘇、樓國強、呂永良等五位選手獲得銀獎。
其它選手獲優勝獎。
各評委和組委會同參賽選手合影。
第二屆“廣宏杯”婺劇戲迷比賽完美落幕。